2025年11月物流行业趋势分析:技术驱动与旺季需求下的全球变局
2025年11月物流行业趋势分析:技术驱动与旺季需求下的全球变局
仓库里的机器人臂正精准分拣包裹,而一架满载“双十一”商品的货机准备腾空而起——技术革新与旺季需求的双重节奏,正重塑着2025年末的物流格局。
2025年11月,物流行业步入年度最关键时期。
一方面,全球供应链面临“双十一”、黑色星期五等购物季的考验,空运、海运等主要通道运力紧张;另一方面,物流技术投资同比增长18%,智能装备与数字化解决方案正从底层重构行业效率。
01 行业景气:扩张中的结构性变化
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,10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.7%,虽环比小幅回落0.5个百分点,但仍保持在扩张区间。
这一数据背后,是物流需求结构的明显分化。
大宗商品和部分工业品物流需求有所回落,而消费物流则表现亮眼。国庆中秋假期期间,线下实体、线上社交和电商平台齐头并进,激发消费潜力。
邮政快递业业务总量指数达到70.5%,环比回升0.4个百分点,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。
物流企业对未来预期持续乐观,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连续8个月处于55%以上的高景气区间。
02 全球空运:旺季压力下的容量争夺
空运市场在2025年11月迎来年度最紧张时期。C.H. Robinson的报告指出,亚洲空运市场旺季需求将持续至12月并延伸至2026年1月初。
这种持续性需求主要受三大因素驱动:
面对紧张的市场环境,航空公司普遍优先处理高收益率货物,将有限容量分配给电子产品、电商包裹等高价值及时效敏感型货物。
03 海运与陆运:区域性紧张与费率上涨
与空运类似,海运市场也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。
跨太平洋东向航线容量正在缓慢恢复,全球船期可靠性有所改善。但对于北美出口商而言,西行至欧洲的航线仍然紧张。
欧洲主要港口面临操作瓶颈,安特卫普和鹿特丹等港口受基础设施、泊位可用性和劳工行动等因素影响,周转时间延长。
11月1日,海运公司实施了新一轮费率上调,这是继10月中旬涨价后的又一次调整。
陆运方面,整车运输现货费率持续攀升,提高了2026年的市场展望。
零担运输承运商正在实施中个位数的费率上调,尽管货量仍相对疲软。
04 技术驱动:智能物流投资大幅增长
在物流行业应对旺季挑战的同时,技术投资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。
2025年物流技术领域直接投资规模突破2000亿元,较上年增长18%。在近期举办的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上,智能仓储、机器人搬运等物流技术投资占比已达32%,较2024年提升7个百分点。
物流机器人成为投资热点:
在快递领域,智能分拣系统通过物联网设备与AI算法结合,实现包裹流转效率提升40%。
某物流企业通过动态运力调配模型,在双十一期间成功将区域配送时效缩短至平均2.5小时。
05 跨境物流:生态协同与风险应对
2025年11月7日,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货运产业链博览会在宁波举行,吸引了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家展商。
本届博览会以“+链”为主题,强调行业从单一环节的物理连接,升级为全链条的价值融合与生态共生。
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总经济师崔忠付在致辞中指出:“单打独斗的时代已过,未来竞争是供应链生态间的对决。”
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贸易环境,物流企业需要整合海外仓网、运力、数据等资源,通过与本地伙伴深度绑定,从“中国货代”转型为“全球物流伙伴”。
大数据与AI技术正被应用于构建风险预警体系,帮助企业管理地缘政治、汇率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。
06 零售物流:旺季挑战与逆向物流压力
对于零售行业而言,2025年假日季的物流环境充满挑战。
C.H. Robinson的零售物流报告指出,零售商和供应商应当预期美国卡车运输费率在假日季稳步上升。
更为严峻的是逆向物流压力。2025年零售商预计将面临高达850亿美元的商品退货,其中近20%的在线销售商品将被退回。
面对这一挑战,零售商正在重新评估逆向物流策略,优化退货处理流程,尽可能降低由此带来的成本压力。
物流企业不再仅仅是货物的搬运者,在2025年11月这个关键时间点,他们正通过技术赋能、生态协同和全球布局,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。
正如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货运产业链博览会所揭示的,行业竞争已从单一环节的物理连接,升级为全链条的价值融合与生态共生。
未来的物流网络,强大不在于规模而在于韧性,这正是在变革浪潮中保持稳定的核心所在。
